食いまぐれツアー、その2

山根壽司

吃吃吃的行程進入第二天,今天可是一口氣南征到台南嘉義去了呢!!考慮到回程順路的問題,於是決定先從台南再吃回嘉義。姨丈在事前已經做好功課,也列了一堆非吃不可的清單,可惜這些店大概平常就賺夠了,不需要過年期間還來搶錢。
於是我們直接殺去赤崁樓,吃排隊&卡位到起肖的山根壽司。去年老妹就先來吃過,我只能看著他手機裡的照片懊悔,這次說什麼也要吃到!!
這家店(或應該說是攤子)就在赤崁樓旁邊,所以非常好找,那個人排最多的是啦!!光是點個菜就要大排長龍,佔吃飯的桌子和在百貨公司的地下美食街一樣激烈,往往只能採背後靈戰術,用飢餓的殺氣希望對方吃快一點。(笑)好不容易卡到位,單子也送出去了。上菜的時間稍微等了一下,不過一旦開始上速度就很快,沒一會桌上就堆滿食物。
 
首先是生魚片,我們點了一份不太常看到的鯱(魚麗)魚生魚片。從名字根本沒辦法想像是什麼魚,肉身吃起來脆脆的,挺有嚼勁。
再來是綜合生魚壽司。當我看到上面已經先涮好醤油,不禁連想到也是很有名的三味食堂。還好只是涮薄薄地一層,倒是省去了沾小碟子醤油的麻煩。雖然處理的方式有點台式,味道卻不馬虎〜鮭魚真的很讚,可惜菜單上沒辦法單點鮭魚握壽司。
 
一口氣三連發的還有這盤綜合生魚片。老實說份量還真少…一下子就掃光了…再來就是幾乎每桌必點的日式炸豆腐。稍微炒過的嫩豆腐佐上大量的白蘿蔔泥,再淋上帶有甜味的日式醤油,絕妙的組合令人一吃就停不下來,最後剩下的白蘿蔔泥和醤汁也吃得一乾二淨。
 
這碗鮭魚飯是我們這幾個熱愛鮭魚的人點來吃看看,不過端上來還真是令人小小失望,居然是香鬆和魚鬆的組合而已…不過把這個倒進日式炸豆腐的醤汁裡一起吃,意外的合呢!
小卷沙拉看起來感覺挺妙的,特別是下排像是塞了蛋黃的玩意,還真不知怎麼做的。沾上一旁的馬鈴薯泥+美奶滋,還算不錯。
 
突然出現的四捲鮭魚卵手捲讓人精神再次振奮了起來!!一顆顆飽滿的鮭魚卵超讚的,不過海苔有點軔,所以一口就解決掉了。(笑)土瓶蒸也是幾乎每桌都看得到的菜色,把上面的檸檬擠進去就OK了。裡面的料雖然簡單,但湯喝起來相當鮮美〜一次一小杯一小杯地喝實在很不過癮,真想整個抓起來灌。
最後是等了比較久的蛤蜊鹽燒,這道也幾乎是毎桌必點!!只是很簡單地灑鹽下去烤,就能提出肉身飽滿的蛤蜊們的鮮甜。就算等也是要吃〜
吃完這些我覺得只有7分飽而已,接下來就要一口氣填滿我的胃啦!!

台南名物!

這家沙卡里巴還真的不好找,隱身在陰暗的巷子裡。話雖如此,懂得來吃的人倒是不少。店裡面舊舊的,的確很有老店的感覺。除了賣招牌的棺材板之外,也有鱔魚意麺之類的小吃。工讀生還挺多的,不過大概是生意夠好,所以態度也顯得隨便得多。棺材板本來就好準備,所以填好單付好錢很快就上桌了。
 
我一直以為台南的棺材板口味會不一樣…因為之前在士林吃過,根本就是台版的麺包濃湯嘛…原來正港的棺材板就是這樣沒錯啦〜(笑)由於麺包炸過,再加上濃稠的濃湯組合,吃一份就很膩了。濃湯裡除了有三色蔬菜和鶏肉塊,也放了花枝。看來挺簡單的,下次煮奶油濃湯可以學他們放這些料。
台南該吃的都吃完了,接下來準備北上,前往嘉義再吃吃吃〜

郭家粿仔湯

來到嘉義,一般認為最有名的就是噴水鶏肉飯,不過要吃當然還是吃當地人推薦的店才有意思,可惜清單裡列了好幾家,有成功找到而且春節也有營業的其實沒幾家…(汗)好在這幾家位於文化路夜市的店都有開,首站是郭家粿仔湯
一樣也是人山人海,老實説,平常出門在外我也不會選擇這類餐點來填肚子…既然這麼有名,就來吃看看是有多好吃。
先送上來的是招牌粿仔湯。我一直以為裡面應該是放「粿仔條」,沒想到還真的是放了油蔥粿…放了一堆韭菜是很有誠意啦,可惜我不太愛…而且粿仔丟進湯裡的組合也好怪哦…可是裡面放的腸類卻非常好吃,不但沒怪味,而且煮得夠爛,搞得我只想默默地把所有腸子給撈光就好。(笑)
 
再來就是不能不吃的鶏肉飯了。煮得粒粒分明的白飯上,舖了不少鶏肉絲,再淋上帶有點甜味的醤汁,讓人很順地就吃得乾乾淨淨。這鶏肉飯的確好吃啊!!

林聰明砂鍋魚頭

吃完鶏肉飯,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外帶回家的林聰明砂鍋魚頭。這家店實在有夠難找,後來是問了當地人才找到。一到店門前,早已排著長長的隊伍。
 
由於生意實在太好,毎個人能點的份數還有所限制,而且還得一一唱名才能付錢取貨呢。菜單上的點法實在很難看懂,還好在我一旁的媽媽也是當地人,他親切告訴我該怎麼點,而且還説:「這家店還是平日來比較好吃,那鍋湯會從中午12點煮到下午3點才開始賣,比現在買的入味很多!」,不過我們是很難平日來啦…
 
每個人最多只能買3份,而且加購魚肉的塊數也有限制。不過光是一塊魚頭就很大了,除非人口夠多不然倒也不需要加購。至於一旁的冬菜蝦仁蛋還挺妙的,居然是打上一顆半熟蛋耶!!害我超想吃…可惜時間不夠,而且這東西外帶回家的話,生蛋黄都變成熟蛋黄了…
店家的告示牌上有特別交待,外帶的話一定要再煮滾後才能食用。我們還自己再熬了一些白菜,才把魚頭湯底倒下去一起滾。本來還擔心會不會味道變淡,看來外帶的調味醤有放得比較多。
湯頭喝起來還挺不錯的,再配上脆脆的黒木耳更添口感。有點可惜的是豆腐和豆皮真的沒很入味,害我更好奇燉三個小時的味道了。
至於魚頭就不怎麼好評論是不是很好吃,總之還挺硬的,因為我本身不太吃魚,魚頭這麼麻煩的部位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吃才好。

阿娥豆花

在尋找砂鍋魚頭之前,這攤阿娥豆花的長長人龍一直沒斷過。想想反正豆花弄起來的速度算快,而且一碗才25塊讓人不自覺就排上去了。(笑)除了招牌的花生口味外,也有其他配料可選,湯可以選擇一般的甜湯或是豆漿。一般很少碰過用豆漿當湯底,所以我通通都選了豆漿。
 
到底這碗豆花是有什麼魅力讓人願意排隊,實在令人相當好奇。吃了一口發現還真的很讚耶!入口即化的豆花吃得出濃濃的黃豆味,再搭上豆漿更是濃郁〜因為實在太順口了,加上珍珠又小粒,根本都是咬都沒咬就全吞下去了。沒一下子就吃完,的確是值得排隊等候。
連續2天的美食養肥行就在豆花劃上句點,本來還想說過年要節制點,結果這三天都是吃飽睡、睡飽吃…(因為一路上一直塞車)望著肚子上的肥油,好像又厚了幾mm…